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公告,對我市香榧、桃形李等2件農產品予以地理標志產品認定,并實施保護。這是我市首次獲批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不僅是對我市特色農產品品質與地域特色的權威認可,也標志著我市在地理標志品牌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邁上新臺階。
香榧與桃形李作為我市特色產品中的“尖子生”,相關產業規模龐大,經濟價值和潛力可觀。從2024年數據看,我市香榧干果產量突破6000噸,總產值近8億元,從業人員超15萬人;桃形李年產量達2400萬公斤,產值超4億元,種植面積約2萬畝,種植戶超7000戶。此前我市的香榧、桃形李均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農產品地理標志。202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部署開展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統一轉化工作,我市市場監管局迅速響應、提前謀劃、主動作為、有序推進,通過深入對接行業協會、協調各方聯動運作、積極參與材料審核、細化申報流程指導等一系列舉措,成功使本地香榧、桃形李實現從“地方特產”到“區域名片”的華麗變身。
在地理標志產品“金字招牌”加身下,我市香榧、桃形李等相關產業正迎來政策紅利期。一方面,通過發揮地理標志的認證和保護效用,有助于凸顯特色農產品的優質特點,形成品牌溢價,帶動我市近19萬農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通過對地理標志的有效運用,能推動區域專業化生產,促進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融合,優化產業鏈條,進而產生產業集群效應,通過構建“產地+品質+品牌”的發展模式,促進種植、加工、物流、旅游等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
此次成功轉化不僅是我市在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賦能區域特色農業發展上的一次生動實踐,也標志著嵊州市在以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地方特色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實現新提升。